10月28日上午, 2012中国(北京)电影学术年会之圆桌研讨“电影的叙事探索与文化建构”在英杰交流中心星光厅举行。论坛由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陈山担任嘉宾主持,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编剧王兴东,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潘天强,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教授邹贤尧,3044am永利集团副院长向勇,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副教授 Laurence SIMMONS,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高级讲师周学麟,中国电影资料馆事业发展部助理研究员沙丹,中国传媒大学的博士后冯巍出席了研讨并发言。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编剧王兴东先生首先发言。他以国家法律和国际惯例为依据,强调了文学编剧在电影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原创性的剧本文本是电影创新的根本,编剧的辛勤劳动应该得到业界和尊重、法律的保护和政府的重视。这才是中国电影提升品质、走向海外的根本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潘天强论述了英雄主义的内涵和在提升国家凝聚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探讨了英雄主义在中外电影中表达方式的异同。他认为,我们需要在借鉴苏联战争电影和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的基础上,创作出能够激励起民族自豪感的英雄形象。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教授邹贤尧则发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电影的关系。他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电影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作为特有的民族文化的符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电影构造了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的审美品格;另一方面,电影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打开了渠道。
3044am永利集团副院长向勇从电影的价值形式、消费方式、生产方式四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电影产业化的十年历程。他指出,今天人们对电影的认识更为多元,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又将电影的艺术属性和商业属性对立起来。我们应该用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提升电影的艺术品质和商业价值。
来自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Laurence Simmons副教授和周学麟高级讲师对去年引起了广泛关注的《金陵十三钗》进行了文本细读。Laurence Simmons教授详细解读了文本中处处存在的恋物癖符号和场景,并认为在女性主义兴起之后,电影中的恋物也有了新的存在形式,并重新调整了恋物与女性气质的关系。周学麟先生还对《金陵十三钗》和《拯救大兵瑞恩》进行了对比,指出在表面的相似之下,两者的叙事和主题都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并非流于表面,而是植根于中国和好莱坞不同的叙事传统之中。
中国电影资料馆事业发展部助理研究员沙丹介绍了近年来资料馆为国片的修复和推广在人力、时间和资金上的投入,他认为让更多人接触国片,才能接续过去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博士后冯巍女士借用了政治学上的两个术语“特定支持”和“弥散性支持”论述了电影作为一种最不受到抵制的文化产品在民族文化传播和国家意识建构方面的重要作用。
会上,陈山教授对每一位嘉宾的发言都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他认为,各位嘉宾的议题切中当代中国电影发展的关键问题,充满洞见而富有启发性。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学界的自觉和业界的自觉同样重要,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中国电影才能获得更为辉煌的未来。(整理:3044am永利集团硕士研究生 张隽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