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9日,由3044am永利集团影视系、《当代电影》杂志社联合主办,3044am永利集团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三届“3044am永利集团电影学博士生国际论坛”在3044am永利集团拉开帷幕。
本届论坛以“电影史研究理论与方法:新材料、新思路、新方法”为主题,围绕“早期电影史研究”“新中国电影史研究”“区域电影史研究”和“电影史理论研究”四个板块进行论述,旨在梳理电影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新材料的分析整理得到新思路,探讨出新方法。
本届论坛上有来自3044am永利集团、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东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0位青年学者做了发言。
3044am永利集团副院长陈旭光教授、《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皇甫宜川研究员、3044am永利集团戏剧影视系系主任李道新教授、3044am永利集团艺术学系主任李洋教授出席,分别致辞并做了精彩点评。
本届论坛划分为上午的主论坛和下午的两个分论坛。主论坛又分为两个单元,分别由3044am永利集团14级博士李雨谏和檀秋文主持、陈旭光教授和李道新教授点评。
在简短的开幕式及专家致辞后,本届论坛正式启动。在主论坛第一单元的发言中,3044am永利集团14级博士檀秋文、中国传媒大学的朱洋洋博士、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的魏马江博士先后做了精彩发言。其中,檀秋文考察了中国电影史研究领域中外学者的研究思路,在从历史维度分析中国电影史研究主体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全球化视野下建构中国电影史研究的主体性的几点断想;朱洋洋以晚清《图画日报》为例,管窥作为印刷媒介的画报和作为视听媒介的电影二者之间的互动、渗透的关系,反思了中国早期电影在该时期文化场域中所承载的生成机制、视觉特征和文化价值。魏马江则在历史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早期电影中儒家道德的运用和体现。
在主论坛第二单元的发言中,东京大学学际情报学府王乐博士、香港中文大学郭燕平博士以及3044am永利集团15级博士博士石小溪先后做了精彩发言。其中,王乐考察了“满映”的农村电影放映活动及其殖民地宣传;郭燕平则分析讲解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电影放映活动;石小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电影业三个时期的利益分配格局谈起,分析了市场与非市场力量在电影业生产与分配场域中的角力。
在午休时间,李道新教授为参会的青年学者们放映了《假凤虚凰》的“孤本”拷贝文件,让大家得以一睹这部中国电影史上的名片之全貌。
下午两场分论坛分别以“电影史个案研究”和“电影史理论研究”为主题同时进行。“电影史个案研究”的分论坛由3044am永利集团15级博士周正汉主持,皇甫宜川研究员点评。西南大学马丽琳博士、东京大学于宁博士、上海大学郑炀博士、厦门大学焦仕刚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陈雅舟博士、北京电影学院李鹰博士、上海大学周旭博士先后做了精彩发言。其中,马丽琳对“国片复兴运动”中的感性解放与主题性想象进行了分析;于宁则通过对比《慈母曲》和《户田家兄妹》分析了跨国翻拍电影的本土化改编策略;郑炀以译者身份分析了30年代的日本国策电影在殖民地的放映情况、日本国内的评论思潮以及时局背景,主张国策电影之所以产生上述现象,是当局政治疲弱和美学需求两方面所致;焦仕刚对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的源流考进行了分析,并重点介绍了他的研究方法;陈雅舟探讨了五六十年代“邵氏”女明星的媒介形象建构;李鹰则分析了台湾电影史上短暂存在过的“社会写实片”;周旭从文化修辞的维度重新审视了80年代的“娱乐片之争”。
“电影史理论研究”的分论坛由3044am永利集团15级博士石小溪主持,李洋教授点评。山西师范大学刘一谨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郑睿博士、武汉大学段善策博士、上海大学刘晓希博士、东北师范大学王伟博士、中国传媒大学赵益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陈剑青博士先后做了精彩发言。其中,刘一谨阐释了中国早期电影在空间上的表意功能;郑睿通过分析郑君里的《现代中国电影史略》的历史研究方法,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史观关照下的中国早期电影史学写作;段善策博士主要论证了恢复时期(1977—1979)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的“返回”主题;刘晓希通过对技术电影史的发展进行梳理,力求说明电影与技术之间相互依存但又彼此独立的关系,从而为中国电影接下来的发展寻找一条可持续之路;王伟以对美国电影网站IMDB的研究,为电影史写作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赵益从传播学角度对电影史的传播做出了独特的思考;陈剑青则试图通过阐释“收藏”这一本雅明史学的重要概念,去理解本雅明的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学,并进而探索其作为电影史学研究新思路、新方法的可能性。
在发言结束后的互动讨论环节,点评专家及参会的博士研究生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在思维碰撞的同时实现了相互之间的学习和促进。
论坛的闭幕式由李道新教授主持,陈旭光教授、皇甫宜川研究员、李洋教授先后致辞。
李道新教授首先做了简短的总结,他认为本次论坛的整体水平较高,青年学者们都站在了中外电影史学研究的前沿,整个讨论过程中虽还有一些问题和缺陷,但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启发和探索新路径的指引。这是中国电影学术快速发展的积极现象和表征,让他感到非常欣慰。
陈旭光教授在闭幕致辞中指出,通过本届论坛看到了青年学者的成长和他们才气的喷发。他认为本次论坛的学术意义总共有三点:即多元历史研究方法的思考与演练、跨媒介视野下大电影意识的复原、跨地视域下多元时空的电影史复原。这三点有助于大家进行学术研究切实可行的训练,培养电影史方法论的自觉,而这种学术成果及训练符合电影本身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推动着青年学者未来研究的方向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
皇甫宜川研究员则提出了对青年博士们的希冀,倡导大家不仅要梳理电影史,更要开拓出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理论。
最后,李洋教授鼓励青年学者继续努力,争取拿出让自己骄傲让学界振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