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国庆假期,为进一步厚植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引导青年领悟和传承红色基因,不断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进的力量。2022年10月3日,永利2022级本科生班在理科5号楼438室举办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经典爱国电影欣赏活动。本次观影影片为《我的1919》,2022级本科生积极参与。
(观影现场)
影片《我的1919》是1999年上映的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的经典爱国电影。该片以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为背景,讲述了以“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为代表的中国外交家在巴黎和会上据理力争,努力争取山东主权的故事。
(电影《我的1919》)
(电影《我的1919》剧照)
在观影过程中,陈道明饰演的顾维钧尤令同学们印象深刻。他的发言讲出了中国人的士气,展现了中国人的魄力。在面对主席团时他说:“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在面对日本人软磨硬泡,要获取山东的经济利益时他说:“就好比一个警察捡着了一个钱包,他把钱揣进自己腰包,而把空钱包还给主人”;在拒绝签字时他说:“尊敬的主席阁下,尊敬的各位代表,我,我,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了,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合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请你们记住,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中国人,第一次在列强面前说“不”,可谓大快人心。陈道明把历史的顾维钧演活了,这令同学们无比动容。
通过这部影片,同学们对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的故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弱国无外交的艰辛、落后就要挨打的不易,以及爱国志士的坚守、中国人民的坚强,这都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有利于传承北大“爱国、进步、科学、民主”的精神。
这部电影展示了那个屈辱与抗争并存的时代。在那个年代的“剪掉辫子的中国人”里,有人有勇有谋如顾维钧;有人懦弱却同样爱国如陆征祥;有人平凡却甘愿首当其冲如肖克俭。这部电影的整体基调是沉重的,“弱国无外交”的屈辱贯穿始终。如今的中国已然站立起来,但我们仍应不忘国耻,为中华复兴继续努力!
——2022级本科生熊哲航
《我的1919》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展开叙事,逼真再现了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的艰难与不易,参会中国代表的奋斗与抗争、无奈与压抑,他们面对国内民众、海外华人华侨的要求与期望,也面对着帝国主义列强的联合打压与胁迫,多重压力下,人物的复杂心理通过其言行有了很好的外射。
影片教育意义十分重大,真正让人明白“那些历史书上一笔带过的话语,是一群人奋斗一生的信念”。这是致敬,也是教诲。这绝对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我们从中体会前辈的不易,坚定自身的信念,汲取前行的力量,建设更美的中国。
——2022级本科生郭思含
《我的1919》 没有过多的修饰,复杂的技巧,贯穿整部影片的是浓浓的爱国情怀。“还我青岛”的横幅依旧历历在目,巴黎和会上顾维钧的宣言依然掷地有声。那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理应被我们记住。
——2022级本科生周宇扬
唐德刚曾有言:“中国自有外交以来,出过两个半外交家,周恩来和李鸿章各算一个,顾维钧因未有决策权,只能算半个外交家。”作为唐德刚笔下的“半个外交家”,顾维钧在当时那个时代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并没有煽情式地强烈宣泄一种朴素甚至狭隘的民族情绪,而是冷静地站在公理高度。“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振聋发聩之下掩藏着顾维钧深沉克制而又出离愤怒的民族情怀。身处这样一个处境复杂而又无奈的狭小路口,更能体现在他的不卑不亢和卓越的外交风度。当然,影片中表现爱国主义最宏伟、最鲜明的抗争轨迹,还是当时国内外千千万万愤怒着,呼号着的中国群众。在巴黎街头和警察肉搏的中国人;在北京“五四”运动中游行示威的中国人……影片虽淡化了他们的形象个性,却张扬了他们的精神共性。这是顾维钧的一九一九,这是波澜壮阔的一九一九,这是值得每个中国人铭记终生的一九一九。
——2022级本科生索妮娅
永利2022级本科生班“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经典爱国电影欣赏活动是3044am永利集团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十一”主题党团日系列活动之一。本次观影活动激励着艺院青年学子们顽强拼搏,接下历史的接力棒,不断续写新的历史。